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产业转型示范市建设 > 绿色低碳集约发展 > 成果展示

热点关注|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加快建设美丽石嘴山
时间:2025-01-16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字号:

    完成营造林7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6万亩,河东沙地系统治理等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样板工程,贺兰山东麓水源替代工程加快建设,黄河干流出境断面连续8年保持Ⅱ类优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污染物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在第十九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上交流推广……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来,我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谋划2025年重点工作,报告提出了“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攻坚提升”的目标任务,指出绿色低碳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要奋力打好“能源安全绿色发展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石嘴山。

    聚焦这一目标,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抖擞精神、提振士气,围绕生态建设热点话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作为生态环境领域从业者,市人大代表田春梅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报告围绕着力建设美丽乡村、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市生态环境局将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积极落实好各项工作。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规范环境执法检查,减少企业检查频次,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为进一步创新、创优全市营商环境做出积极努力;加快梳理水、大气和固体废物治理项目,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环保项目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提升治理水平,减少污染排放;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市始终将生态绿化建设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久久为功,持续开展生态绿化治理行动,显著改善城市生态绿化环境。然而,在生态绿化建设管理方面还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管护投入不足、市场机制不活等问题。”市政协委员王家邦表示。为此,他建议,要立足区情、市情,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用水结构,按照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比例,加大生态灌溉水利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加快地下水水源替代步伐,深化生态绿化用水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地方政府生态绿化财政压力和水费负担。深化国有林地经营权改革,发挥林业建设管理自我造血功能;深化林权改革,加快推进山林地赋能增效,推动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市政协委员李洪涛十分关注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他认为,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保障沿线人民群众、工矿企业和产业发展安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是一项重大基础性、战略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为此,他建议,严格按照我市防洪规划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设定洪水防御标准,抓住山洪沟道泄洪受阻与城市发展空间受限这一主要矛盾,从山洪资源化利用上做文章,变“泄洪”为“蓄洪”,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完善区域防洪减灾体系结合起来,优化城市防洪排涝分区和通道设置,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洪涝调蓄空间和超标准行洪排涝通道。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市政协委员孙军勇建议,以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置、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全面统筹城乡及园区垃圾转运及配套,建立覆盖全市的医疗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污泥、废旧物资、园林垃圾等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集约化闭环体系,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应收尽收、循环利用。围绕建成投运的石嘴山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产业园,着力打造集焚烧发电、沼气提纯、生物质提油、有机蛋白提炼、蒸汽输出、炉渣协同处理、余热及中水回用、金属分拣提纯等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产业园区,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让石嘴山“无废城市”建设落地有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