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动态信息 > 奋力打好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攻坚战

大武口区石炭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让贺兰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时间:2025-03-12 来源:石嘴山日报
字号:

    近日,记者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看到,挖掘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场地平整作业。这片沉寂了多年的矿区,正在这场生态修复“手术”中,逐步注入绿色希望,曾经因过度开采而满目疮痍的矿山,正在逐步恢复“容颜”。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是我市成功争取到的财政部、自然资源部2024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子项目之一。矿山生态修复总面积达227.62公顷,其中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面积31.48公顷。建设内容涵盖地形地貌恢复工程、生态植被恢复工程、灌溉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该项目于2024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计划于2025年12月完成全部建设。

    “我们始终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施工流程进行施工,从每一处场地平整的精度,到每一批草籽、肥料的质量,都进行严格把控。”项目监理纪勇指着施工图说,“我们的目标是确保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甚至超越预期,为生态修复筑牢坚实基础。”

    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削坡降台”工作,由于项目区遗留大量采坑,对于深度小于4米的采坑,利用周边堆积的废渣将其填满;对于深度大于4米的采坑,则回填至三分之二以上。同时,在废渣回填时结合放坡,将采坑上方的岩土体少量削坡至采坑内,将直立的开采面削缓至1:2,消除由开采形成的陡坡,清除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和浮石、孤石,最终使治理后的采坑与周边地形地貌相协调。

    纪勇介绍,通过平整土地、“削坡降台”后,满足植草的区域,将因地制宜采用穴播草籽和撒播草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主要种植柽柳、柠条、蒙古冰草、草木樨、沙打旺、硬质早熟禾等植物。目前,草籽和有机肥料等物料采购工作已经完成,正等待在雨季抢墒播种,以确保植被恢复取得最佳效果。项目完成后,可以有效改善石炭井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石炭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是贺兰山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将以‘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为契机,持续推动项目进展,积极配合各方工作,让贺兰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重现往日的壮美风光。”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王龙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