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春开年,我市各县区各部门积极抢机遇、出实招,纷纷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大礼包”,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抢开局、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全力冲刺全年经济发展“开门红”。
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部署要求,抢抓机遇、奋勇争先,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全力提升项目审批质效,系统梳理今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情况推进表,安排专人主动对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单位,一对一发送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告知函,明确告知工程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流程、事项清单、材料清单、办理时限、项目管家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指导项目单位科学规划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准备工作,压缩申报事项准备周期。
“现在办理审批手续真是太方便了!”近日,正在办理建筑业企业资质变更的晋保民高兴地说,“这几项手续和企业资质的变更办理,只需要走一个流程,材料不用重复提交,也不用到各部门窗口来回跑,极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我市充分利用数字赋能,持续在“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跑动”上下功夫,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部门协同等方式将原本分散的“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由“多窗多次”向“一窗一次”转变,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幅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同时,积极强化服务保障,对项目单位开展“一对一”指导和“店小二”式贴心服务,解决项目单位在线申报不会办、申报难等问题,推动由“企业追着政府办”向“政府催着企业办”转变。常态化深入项目单位问需求、解难题,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进度及推进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当好服务企业群众的贴心人。“我们将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振精神状态,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效,为项目单位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审批服务,全力推动项目前期手续快速办理,推动项目早落地、快建设、早见效,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立项科科长王蓉说。
“叫一个号,排一次队,居民身份证和机动车驾驶证能够同时补办,真的太方便了。”市民李萍过年期间出门游玩,由于粗心大意丢失了居民身份证和机动车驾驶证。补办前,李萍以为要分别到户籍和交管窗口办理,担心办证花费时间长,在体验了公安综合业务窗口“一窗通办”后,李萍对便捷的服务模式赞不绝口。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公安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最大限度整合警务资源,打破警种壁垒,优化办事服务。我市公安部门积极打造“一窗通办”政务服务新名片,通过改造、整合、升级打造公安综合业务窗口,可受理125个公安事项,实现了“交管+户政+出入境”等业务“一窗通办”,切实推动“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
“通过整合各警种受理界面,在公安网建设‘一窗通办’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台电脑、一个平台多警种可用,解决了不同警种业务在不同浏览器上受理的限制,民警跨警种办理业务时无需在不同浏览器间来回切换,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减少了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副处长李宁介绍,“一窗通办”改革将涉及交管、出入境及4个派出所户籍业务重新整合,将原有17个窗口优化为10个,设置7个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各警种的高频事项,部分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涉及公共安全的事项,明确特定窗口办理。群众只需排一次队即可办理户籍交换、出入境等多项业务,避免了办事来回跑、排队时间长等困扰,同时有效解决了过去专窗办理时窗口业务忙闲不均的问题。
此外,市公安局依托宁夏政务服务网、宁警通App和交管12123平台,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引导群众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打造线下“一窗通办”、线上“一网通办”融合发展的政务服务模式。同时,公安政务服务窗口严格按照“365天×24小时”制度标准,全力打造全天候服务模式,依托派出所、掌上App和自助大厅,实行24小时受理机制,各级公安窗口落实“随时办”“预约即时办”和全天候咨询电话等便民服务措施,实现节假日、周末“不打烊”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现在只需要在一个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就能办理,为我节约了很多时间。”近日,刚刚办理完工伤业务的市民王先生对“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赞不绝口。
“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工伤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优化了工伤保险政务服务流程,打造了工伤政务服务‘一件事’申报简单、办理快捷的高效服务新模式。”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参保科工作人员孙晶说。
据了解,为全面提升工伤政务服务“一件事”质效,我市依托宁夏人社一体化系统研发工伤政务服务“一件事”申请(受理)功能,建立工伤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信息推送、办件结果反馈和数据共享机制,完成工伤政务服务“一件事”申请(受理)功能与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我的宁夏”App对接嵌入,开展工伤政务服务“一件事”各项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审核、决定、送达全流程业务测试及功能优化,确保工伤政务服务“一件事”高效便捷办理。
“业务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审核效率也有所提升,对政务服务网等平台上的业务,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和承诺时限高效率办结。”孙晶表示,今年以来,我市“工伤政务服务一件事”办理成效显著。在工伤认定方面,已成功认定31份,劳动能力鉴定完成125份,医疗费相关业务处理30份,一次性工亡处理3份,一次性医疗补助成功办理16份,为工伤职工后续康复提供经济支持;供养亲属抚恤完成3份。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良好营商环境,全力打造“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网通办”的服务模式,让人民群众办事更加方便,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44个部门,开设105个服务窗口,可办事项达1140项。其中,各单位开设“高效办成一件事”专项窗口18个,通过业务整合、数据共享、部门协调等方式,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向“一类事”拓展,优化政务服务体验,企业和群众只需要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即可办理各种事项,真正做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
2025年,我市将在已经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改造。春节期间,市政务服务中心还增设了一个集业务咨询、导航指引、政策宣传为一体的智能机器人,有效辅助企业和群众降低时间成本、压减办事流程。同时,升级智能排队与预约系统,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线上预约、智能叫号等方式减少排队时间,提升办事效率,并升级政务服务综合自助机,企业和群众可自行完成证件打印、缴费、查询等操作,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办事体验。
不仅如此,我市还依托宁夏政务服务网、“我的宁夏”App等线上方式,提交申请材料和申报材料,由业务部门线上受理、审核,申请人可以在申请平台查询审批结果,办事流程全程电子化,做到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聚焦‘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大厅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压减办理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潘成清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